陳胡公滿者、虞帝舜之後也。昔舜為庶人時、堯妻之二女、居于媯汭、其後因為氏姓、姓媯氏。舜已崩、傳禹天下、而舜子商均為封國。一夏后之時、或失或續。二至于周武王克殷紂、乃復求舜後、三得媯滿、封之於陳、四以奉帝舜祀、是為胡公。
一索隱。按。商均所封虞、卽今之梁國虞城是也。
二索隱。按。夏代猶封虞思、虞遂是也。
三索隱。遏父為周陶正。遏父、遂之後。陶正、官名。生滿。
四索隱。左傳曰。「武王以元女太姬配虞胡公而封之陳、以備三恪。」
胡公卒、子申公犀侯立。申公卒、弟相公皋羊立。相公卒、立申公子突、是為孝公。孝公卒、子愼公圉戎立。愼公當周厲王時。愼公卒、子幽公寧立。
幽公十二年、周厲王奔于彘。
二十三年、幽公卒、子釐公孝立。釐公六年、周宣王卽位。三十六年、釐公卒、子武公靈立。武公十五年卒、子夷公說立。是歲、周幽王卽位。夷公三年卒、弟平公燮立。一平公七年、周幽王為犬戎所殺、周東徙。秦始列為諸侯。
一正義。燮、先牒反。
二十三年、平公卒、子文公圉立。
文公元年、取蔡女、生子佗。一十年、文公卒、長子桓公鮑立。
一正義。徒何反。
桓公二十三年、魯隱公初立。二十六年、衞殺其君州吁。三十三年、魯弒其君隱公。
三十八年正月甲戌己丑、桓公鮑卒。一桓公弟佗、其母蔡女、故蔡人為佗殺五父及桓公太子免而立佗、二是為厲公。桓公病而亂作、國人分散、故再赴。三
一索隱。陳亂、故再赴其日。 正義。甲戌、己丑凡十六日。
二集解。譙周曰。「春秋傳謂佗卽五父、世家與傳違。」 索隱。譙周曰「春秋傳謂他卽五父、與此違」者、此以他為厲公、太子免弟躍為利公、而左傳以厲公名躍。他立未踰年、無謚、故「蔡人殺陳他」。又莊二十二年傳云「陳厲公、蔡出也、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」。則他與五父俱為蔡人所殺、其事不異、是一人明矣。史記旣以他為厲公、遂以躍為利公。尋厲利聲相近、遂誤以他為厲公、五父為別人、是太史公錯耳。班固又以厲公躍為桓公弟、又誤。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班氏云厲公躍者、桓公之弟也。」
厲公二年、生子敬仲完。周太史過陳、陳厲公使以周易筮之、卦得觀之否。一「是為觀國之光、利用賓于王。二此其代陳有國乎。不在此、其在異國。三非此其身、在其子孫。四若在異國、必姜姓。五姜姓、太嶽之後。六物莫能兩大、陳衰、此其昌乎。」七
一集解。賈逵曰。「坤下巽上觀、坤下乾上否、觀爻在六四、變而之否。」
二集解。杜預曰。「此周易觀卦六四爻辭也。易之為書、六爻皆有變象、又有互體、聖人隨其義而論之。」
三正義。六四變、內卦為中國、外卦為異國。
四正義。內卦為身、外卦為子孫。變在外、故知在子孫也。
五正義。六四變、此爻是辛未、觀上體巽、未為羊、巽為女、女乘羊、故為姜。姜、齊姓、故知在齊。
六集解。杜預曰。「姜姓之先為堯四嶽。」
七正義。周敬王四十一年、楚惠王殺陳湣公。齊簡公、周敬王三十九年被田常殺之。
厲公取蔡女、孫守真按。取=娶、字形結構換部首。蔡女與蔡人亂、厲公數如蔡淫。七年、厲公所殺桓公太子免之三弟、長曰躍、中曰林、少曰杵臼、共令蔡人誘厲公以好女、與蔡人共殺厲公一而立躍、是為利公。利公者、桓公子也。利公立五月卒、立中弟林、是為莊公。莊公七年卒、少弟杵臼立、是為宣公。
一集解。公羊傳曰。「淫于蔡、蔡人殺之。」
宣公三年、楚武王卒、楚始彊。十七年、周惠王娶陳女為后。
二十一年、宣公後有嬖姬生子款、欲立之、乃殺其太子禦寇。禦寇素愛厲公子完、完懼禍及己、乃奔齊。齊桓公欲使陳完為卿、完曰。「羈旅之臣、一幸得免負檐、君之惠也、不敢當高位。」桓公使為工正。二齊懿仲欲妻陳敬仲、卜之、占曰。「是謂鳳皇于飛、和鳴鏘鏘。三有媯之後、將育于姜。四五世其昌、並于正卿。五八世之後、莫之與京。」六
一集解。賈逵曰。「羈、寄。旅、客也。」
二正義。周禮云冬官為考工、主作器械。
三集解。杜預曰。「雄曰鳳、雌曰皇。雄雌俱飛、相和而鳴、鏘鏘然也。猶敬仲夫妻有聲譽。」
四集解。杜預曰。「媯、陳姓。姜、齊姓。」
五集解。服虔曰。「言完後五世與卿並列。」
六集解。賈逵曰。「京、大也。」 正義。按。陳敬仲八代孫、田常之子襄子磐也。而杜以常為八代者、以桓子無宇生武子開、與釐子乞皆相繼事齊、故以常為八代。
三十七年、齊桓公伐蔡、蔡敗。南侵楚、至召陵、還過陳。陳大夫轅濤塗惡其過陳、詐齊令出東道。東道惡、桓公怒、執陳轅濤塗。是歲、晉獻公殺其太子申生。
四十五年、宣公卒、子款立、是為穆公。穆公五年、齊桓公卒。十六年、晉文公敗楚師于城濮。是歲、穆公卒、子共公朔立。共公六年、楚太子商臣弒其父成王代立、是為穆王。十一年、秦穆公卒。十八年、共公卒、子靈公平國立。
靈公元年、一楚莊王卽位。六年、楚伐陳。十年、陳及楚平。
一正義。謚法云「亂而不損曰靈」。
十四年、靈公與其大夫孔寧、儀行父皆通於夏姬、一衷其衣以戲於朝。二泄冶諫曰。「君臣淫亂、民何效焉。」靈公以告二子、二子請殺泄冶、公弗禁、遂殺泄冶。三十五年、靈公與二子飲於夏氏。公戲二子曰。「徵舒似汝。」二子曰。「亦似公。」四徵舒怒。靈公罷酒出、徵舒伏弩廏門射殺靈公。五孔寧、儀行父皆奔楚、靈公太子午奔晉。徵舒自立為陳侯。徵舒、故陳大夫也。夏姬、御叔之妻、舒之母也。
一正義。列女傳云。「陳女夏姬者、陳大夫夏徵舒之母、御叔之妻也、三為王后、七為夫人、公侯爭之、莫不迷惑失意。」杜預云。「夏姬、鄭穆公女、陳大夫御叔之妻。」左傳云。「殺御叔、弒靈侯、戮夏南、出孔、儀、喪陳國。」
二集解。左傳曰。「衷其衵服。」穀梁傳曰。「或衣其衣、或中其襦。」
三集解。春秋曰。「陳殺其大夫泄冶。」
四集解。杜預曰。「靈公卽位十五年、徵舒已為卿、年大、無嫌是公子也。蓋以夏姬淫放、故謂其子多似以為戲也。」
五集解。左傳曰。「公出自其廄。」
成公元年冬、楚莊王為夏徵舒殺靈公、率諸侯伐陳。謂陳曰。「無驚、吾誅徵舒而已。」已誅徵舒、因縣陳而有之、羣臣畢賀。申叔時使於齊來還、獨不賀。一莊王問其故、對曰。「鄙語有之、牽牛徑人田、田主奪之牛。徑則有罪矣、奪之牛、不亦甚乎。今王以徵舒為賊弒君、故徵兵諸侯、以義伐之、已而取之、以利其地、則後何以令於天下。是以不賀。」莊王曰。「善。」乃迎陳靈公太子午於晉而立之、復君陳如故、是為成公。孔子讀史記至楚復陳、曰。「賢哉楚莊王。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。」二
一集解。賈逵曰。「叔時、楚大夫。」
二索隱。謂申叔時之語。 正義。家語云。「孔子讀史記至楚復陳、喟然曰。『賢哉楚莊王。輕千乘之國而重一言之信。非申叔時之忠、弗能建其義。非楚莊王之賢、不能受其訓也。』」
(二十)八年、楚莊王卒。二十九年、陳倍楚盟。三十年、楚共王伐陳。是歲、成公卒、子哀公弱立。楚以陳喪、罷兵去。
哀公三年、楚圍陳、復釋之。二十八年、楚公子圍弒其君郟敖自立、為靈王。
三十四年、初、哀公娶鄭、長姬生悼太子師、少姬生偃。一二嬖妾、長妾生留、少妾生勝。留有寵哀公、哀公屬之其弟司徒招。哀公病、三月、招殺悼太子、立留為太子。哀公怒、欲誅招、招發兵圍守哀公、哀公自經殺。二招卒立留為陳君。四月、陳使使赴楚。楚靈王聞陳亂、乃殺陳使者、三使公子弃疾發兵伐陳、陳君留奔鄭。九月、楚圍陳。十一月、滅陳。使弃疾為陳公。
一索隱。按。昭八年經云「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師」。左傳「陳哀公元妃鄭姬生悼太子偃師」。今此云兩姬、又分偃師為二人、亦恐此非。
二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三十五年時。」
三索隱。卽司徒招也。一作「苕」也。
招之殺悼太子也、太子之子名吳、出奔晉。晉平公問太史趙曰。「陳遂亡乎。」對曰。「陳、顓頊之族。一陳氏得政於齊、乃卒亡。二自幕至于瞽瞍、無違命。三舜重之以明德。至於遂、四世世守之。及胡公、周賜之姓、五使祀虞帝。且盛德之後、必百世祀。虞之世未也、其在齊乎。」
一集解。服虔曰。「陳祖虞舜、舜出顓頊、故為顓頊之族。」
二集解。賈逵曰。「物莫能兩盛。」
三集解。賈逵曰。「幕、舜後虞思也。至于瞽瞍、無聞違天命以廢絕者。」鄭衆曰。「幕、舜之先也。」駰案國語、賈義為長。 索隱。按。賈逵以幕為虞思、非也。左傳言自幕至瞽瞍、知幕在瞽瞍之前、必非虞思明矣。
四集解。杜預曰。「遂、舜後。蓋殷之興、存舜之後而封遂、言舜德乃至於遂也。」 索隱。重音持用反。按。杜預以為舜有明德、乃至遂有國、義亦然也。且文云「自幕至瞽瞍、無違命、舜重之以明德」、是言舜有明德為天子也。乃云殷封遂、代守之、亦舜德也。按。系本云「陳、舜後」。宋忠云「虞思之後、箕伯、直柄中衰、殷湯封遂於陳以祀舜」。
五集解。杜預曰。「胡公滿、遂之後也。事周武王、賜姓曰媯、封之陳。」
楚靈王滅陳五歲、楚公子棄疾弒靈王代立、是為平王。平王初立、欲得和諸侯、乃求故陳悼太子師之子吳、立為陳侯、是為惠公。惠公立、探續哀公卒時年而為元、空籍五歲矣。一
一索隱。惠公探取哀公死楚、陳滅之後年為元年、故今空籍五歲矣。一云籍、借也、謂借失國之後年為五年。
十年、陳火。十五年、吳王僚使公子光伐陳、取胡、沈而去一。二十八年、吳王闔閭與子胥敗楚入郢。是年、惠公卒、子懷公柳立。
一索隱。系本云「胡、歸姓。沈、姬姓」。沈國在汝南平輿、胡亦在汝南。
懷公元年、吳破楚、在郢、召陳侯。陳侯欲往、大夫曰。「吳新得意。楚王雖亡、與陳有故、不可倍。」懷公乃以疾謝吳。四年、吳復召懷公。懷公恐、如吳。吳怒其前不往、留之、因卒吳。陳乃立懷公之子越、是為湣公。一
一索隱。按左傳、湣公名周、是史官記不同。
湣公六年、孔子適陳。吳王夫差伐陳、取三邑而去。十三年、吳復來伐陳、陳告急楚、楚昭王來救、軍於城父、吳師去。是年、楚昭王卒於城父。時孔子在陳。一十五年、宋滅曹。十六年、吳王夫差伐齊、敗之艾陵、使人召陳侯。陳侯恐、如吳。楚伐陳。二十一年、齊田常弒其君簡公。二十三年、楚之白公勝殺令尹子西、子綦、襲惠王。葉公攻敗白公、白公自殺。
一索隱。按。孔子以魯定公十四年適陳、當陳湣公之六年、上文說是。此十三年、孔子仍在陳、凡經八年、何其久也。
二十四年、楚惠王復國、以兵北伐、殺陳湣公、遂滅陳而有之。是歲、孔子卒。
杞東樓公者、夏后禹之後苗裔也。一殷時或封或絕。周武王克殷紂、求禹之後、得東樓公、封之於杞、二以奉夏后氏祀。
一索隱。杞、國名也、東樓公號謚也。不名者、史先失耳。宋忠曰「杞、今陳留雍丘縣」。故地理志云雍丘縣、故杞國、周武王封禹後為東樓公是也。蓋周封杞而居雍丘、至春秋時杞已遷東國、故左氏隱四年傳云「莒人伐杞、取牟婁」。牟婁、曹東邑也。僖十四年傳云「杞遷緣陵」。地理志北海有營陵、淳于公之縣。臣瓚云「卽春秋緣陵、淳于公所都之邑」。又州、國名、杞後改國曰州而稱淳于公、故春秋桓五年經云「州公如曹」、傳曰「淳于公如曹」是也。然杞後代又稱子者、以微小又僻居東夷、故襄二十九年經稱「杞子來盟」、傳曰「書曰。子、賤之」是也。
二集解。宋忠曰。「杞、今陳留雍丘縣也。」
東樓公生西樓公、西樓公生題公、題公生謀一娶公。二謀娶公當周厲王時。謀娶公生武公。武公立四十七年卒、子靖公立。靖公二十三年卒、子共公立。共公八年卒、子德公立。三德公十八年卒、弟桓公姑容立。四桓公十七年卒、子孝公匄五立。孝公十七年卒、弟文公益姑立。文公十四年卒、弟平公鬱六立。平公十八年卒、子悼公成立。悼公十二年卒、子隱公乞立。七月、隱公弟遂弒隱公自立、是為釐公。釐公十九年卒、子湣公維立。湣公十五年、楚惠王滅陳。十六年、湣公弟閼路弒湣公代立、是為哀公七。哀公立十年卒、湣公子敕立、八是為出公。出公十二年卒、子簡公春立。立一年、楚惠王之四十四年、滅杞。杞後陳亡三十四年。
一集解。徐廣曰。「謀、一作『謨』。」 索隱。注一作「諜」、音牒。
二索隱。娶音子臾反。
三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世本曰惠公。」 索隱。系本及譙周並作「惠公」、又云惠公生成公及桓公、是此系家脫成公一代、故云「弟桓公姑容立」、非也。且成公又見春秋經傳、故左傳莊二十五年云杞成公娶魯女、有婚姻之好。至僖二十二年卒、始赴而書、左傳云成公也、未同盟、故不書名。是杞有成公、必當如譙周所說。
四集解。徐廣曰。「世本曰惠公立十八年、生成公及桓公。成公立十八年、桓公立十七年。」
五索隱。音蓋。匄、名。
六索隱。一作「郁釐」、譙周云名郁來、蓋「鬱」「郁」「釐」「來」並聲相近、遂不同耳。
七索隱。閼音遏。哀公殺兄湣公而立、謚哀。譙周云謚懿也。
八集解。徐廣曰。「敕、一作『遫』。」
杞小微、其事不足稱述。
舜之後、周武王封之陳、至楚惠王滅之、有世家言。禹之後、周武王封之杞、楚惠王滅之、有世家言。契之後為殷、殷有本紀言。殷破、周封其後於宋、齊湣王滅之、有世家言。后稷之後為周、秦昭王滅之、有本紀言。皋陶之後、或封英、六、一楚穆王滅之、無譜。伯夷之後、至周武王復封於齊、曰太公望、陳氏滅之、有世家言。伯翳之後、至周平王時封為秦、項羽滅之、有本紀言。二垂、益、夔、龍、其後不知所封、不見也。右十一人者、皆唐虞之際名有功德臣也。其五人之後皆至帝王、三餘乃為顯諸侯。滕、薛、騶、夏、殷、周之閒封也、小、不足齒列、弗論也。四
一索隱。蓼、六、本或作英、六、皆通。然蓼、六皆咎繇之後也。據系本、二國皆偃姓、故春秋文五年左傳云楚人滅六、臧文仲聞六與蓼滅、曰「皋陶、庭堅不祀忽諸」。杜預曰「蓼與六皆咎繇後」。地理志云六、故國、皋陶後、偃姓、為楚所滅。又僖十七年「齊人徐人伐英氏」。杜預又曰「英、六皆皋陶後、國名」。是有英、蓼、實未能詳。或者英後改號曰蓼也。
二索隱。秦祖伯翳、解者以翳益、則一人、今言十一人、敘伯翳而又別言垂、益、則是二人也。且按舜本紀敘十人、無翳而有彭祖、彭祖亦墳典不載、未知太史公意如何、恐多是誤。然據秦本紀敘翳之功、云「佐舜馴調鳥獸」、與舜典「命益作虞、若予上下草木鳥獸」文同、則為一人必矣、今未詳其所由也。
三索隱。舜、禹身為帝王、其稷、契及翳則後代皆為帝王也。
四索隱。滕不知本封、蓋軒轅氏子有滕姓、是其祖也。後周封文王子錯叔繡於滕、故宋忠云「今沛國公丘是滕國也」。薛、奚仲之後、任姓、蓋夏、殷所封、故春秋有滕侯、薛侯。邾、曹姓之國、陸終氏之子會人之後。邾國、今魯國騶縣是也。然三國微小、春秋時亦預會盟、蓋史缺無可敘列也。
周武王時、侯伯尚千餘人。及幽、厲之後、諸侯力攻相幷。江、黃、一胡、沈之屬、不可勝數、故弗采著于傳(上)〔云〕。
一索隱。按系本、江、黃二國並嬴姓。又地理志江國在汝南安陽縣。
太史公曰。舜之德可謂至矣。禪位於夏、而後世血食者歷三代。及楚滅陳、而田常得政於齊、卒為建國、百世不絕、苗裔茲茲、有土者不乏焉。至禹、於周則杞、微甚、不足數也。楚惠王滅杞、其後越王句踐興。
索隱述贊。盛德之祀、必及百世。舜、禹餘烈、陳、杞是繼。媯滿受封、東樓纂系。閼路篡逆、夏姬淫嬖。二國衰微、或興或替。前幷後虜、皆亡楚惠。句踐勃興、田和吞噬。蟬聯血食、豈其苗裔。